陈菊梅:47岁拔光所有牙齿,当兵61年,正军级享受上将待遇
发布日期:2025-02-05 10:50 点击次数:184
回到2002年年底的时候,非典疫情突然袭来,让好多人都害怕了起来。
为了让大家赶紧放下对非典的担心,并且多了解些防治非典的知识,一位77岁的老先生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她是第一个受邀和中央媒体聊非典的专家,给大家讲了非典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她连着工作了四天四夜,带着大家写出了全军第一本《非典型肺炎怎么防》的小册子;她还在国家级的《传染病信息》杂志上开了第一个讲非典的专栏;并且,她还是第一批在军队远程会诊中心给大家上课,教大家怎么预防非典感染的专家。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在非典时期创造了“五个首次”的纪录,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传染病专家、以前的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她享受着和战区级上将一样的待遇。
陈菊梅的一生啊,那真是充满了神奇色彩,让人打心底里佩服。她当了大半辈子的医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把手到病除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宝贝疙瘩,比那些兵王还要稀罕呢。
陈菊梅1925年11月10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桥上街出生,抗战胜利的时候,她因为成绩出色,考上了浙江医学院,从此就走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一干就是一辈子。
陈菊梅先在上海市立第二人民医院实习,然后去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攻读传染病专业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西安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当了主治医师。最后,她调到了解放军302医院,1960年9月正式成为军人,从一名地方医生变成了人民军队的军医。
陈菊梅专业是传染病学,所以在漫长的医生生涯里,她一直钻研传染病,尤其是肝病和传染病这两大块。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攻克了许多疑难杂症。
就拿肝病来说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那些得了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人,有七成以上都治不好,因为这技术太难突破了,一直是全世界医生都头疼的问题。陈菊梅医生呢,她一直在传染病和肝病的最前线工作,亲眼见过太多家庭因为肝病失去亲人,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为了打败这个难题,救下更多病人的命,陈菊梅下定了决心,要去战胜重型肝炎和肝衰竭这个大病。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深入的临床研究,陈菊梅在治疗肝病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她成功研制出了好几种治疗肝病的特效药,比如国内首个抗肝纤维化的新药“复方鳖甲软肝片”,首个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新药“赤丹退黄颗粒”,还有她最先发现并应用的“五味子降酶”等肝病治疗药物。
在治疗手段上,陈菊梅大夫为我国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创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她不光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还吸收了西医的先进技术。像引进咱们国家首台人工肝脏治疗仪、推广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新技术,而且,在同行们的帮助下,她还带头在全球完成了新型生物人工肝的三期临床测试。
因为陈菊梅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咱们国家每年用人工肝技术治好肝衰竭的病人数量排在了世界第一,肝衰竭病人在6个月内死掉的概率少了20%以上。这样一来,以前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从85%以上降到了38%,救下了好多重病患者的命。
可以实实在在地说,多亏了陈菊梅等人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综合治疗技术,特别是人工肝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的重症肝病治疗才有了如今这么好的成效。
但是,上面说的这些,只不过是陈菊梅在医院当医生时该做的本职工作,其实,陈菊梅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她就像是一位坚强勇敢、无所畏惧的铁血战士。
也许有人不太清楚,陈菊梅因为长时间在医院里钻研医术,太过劳累,结果身体出了问题,先后得了扁桃体炎和肾小球肾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研究,陈菊梅下了决心,摘掉了扁桃体,切除了阑尾,甚至在47岁那年,忍着剧痛拔掉了所有的牙齿,就为了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陈菊梅曾说过:要是能让我们国家不再背着“肝炎大国”的名号,就算把我身上的器官都拿走,那也值啦!
陈菊梅这位军医,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默默付出,真真切切地展现了医者的大爱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这么多年来,陈菊梅经常被派去处理紧急情况,面对不少大难关。我给你说三个事儿,你就明白了。
一个例子就是2000年发生的“学生集体拉肚子事件”。那时候还是2000年,有个学校突然有好多学生开始拉肚子,情况还越来越严重,最后有六七百名学生都住院了,这事儿在全国都闹得沸沸扬扬。当地的医院搞不清楚到底是啥原因,情况太紧急了,国家就赶紧请了解放军302医院的陈菊梅医生,让她连夜赶到那个地方去帮忙。
75岁的陈菊梅老人,靠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果断否定了别人说的“中毒”或者“有人搞破坏”这些猜测,她肯定地说这是病毒感染。说干就干,陈菊梅马上联系了302医院的专家,让他们采集学生们的血清样本去做病毒检测,结果证实这些学生是被肠道埃柯病毒给感染了。找到病因后,陈菊梅医生马上给学生们用了对症的药,很快学生们就全都好了。要不是有陈菊梅,那些被病毒感染的学生可能还会在病痛里受好久的苦呢。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2002年年底发生的非典疫情。那时候,“非典”这个突如其来的病毒在我国疯狂蔓延,可因为当时互联网还没怎么普及,所以关于怎么防治非典病毒的信息传播得很少,大家连“非典”是啥都不清楚。陈菊梅认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她勇敢地站了出来,第一个走进电视台,向大众普及“非典”的防治知识。
台上,陈菊梅的电视宣传很好地安抚了大家,让大家不那么害怕非典了;台下,已年过七旬的陈菊梅,不顾自己被感染的高风险,坚决走进病房,亲自为患者做专家诊断,成为了抗击非典前线的一名重要战士。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虽然解放军在抢险救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何防止灾后爆发大规模疫情,却成了一个棘手问题。这时候,83岁的陈菊梅老奶奶站了出来,她可是国内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呢。尽管年事已高,她还是主动要求参加救援。当解放军战士们在忙着救人时,陈菊梅老奶奶则走遍各个重灾区,指导部队对营区、水源和灾民安置点进行全面消毒防疫。
结果是这样的:成都军区的一个集团军军长紧紧握着陈菊梅的手,感慨地说:“我们队伍里,有23岁的,33岁的,还有53岁的,可您都已经83岁了,还亲自到一线来,真是给我们部队打气鼓劲啊!”
陈菊梅说道:别看我都83岁了,但我跟你们没啥两样,都是来这儿打仗的,我也是个战士!
没错,陈菊梅是个军医,她虽然不直接上前线指挥打仗,但作为一名在后勤支援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兵,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而且,陈菊梅延迟退休后,以上这三件大事都是她做出的重大贡献。
其实,1998年9月陈菊梅就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但她实在舍不得离开部队,希望能继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大家服务。所以,中央军委特别允许她再多干几年,一直到了2015年,90岁高龄的她才真正退休,这一留就是17年。
因为陈菊梅在军事医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军委给了她二等功的奖励,还评她为总后勤部的“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好多荣誉。作为文职军官,她做到了文职的最高级别——文职特级,还有专业技术一级。虽然她的职级只是正军级,但她享受的待遇却是战区级上将的,和著名艺术家阎肃的军事待遇相同。
很遗憾,陈菊梅在2021年11月5日去世,活了96岁,结束了她长达61年的军旅生涯。